Real IP
Background
Question
在 k8s 中,有一个 nginx 的 nodeport 服务,用于处理 IP 白名单,放行的时候,就把请求转发出去对应的后端服务,配置如下
- 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
- internalTrafficPolicy: cluster 现在需要把客户端的真实 IP 透传到后端服务,需要如何配置,集群中有使用 calico daemonset
你的场景是这样的:
- nginx 是一个 NodePort 服务,做 IP 白名单 + 转发
- nginx 配置了
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
(让客户端的 IP 能透传到 nginx Pod)internalTrafficPolicy: Cluster
(集群内部访问 nginx 没有限制 Pod)
- 网络插件是 Calico(daemonset 方式)
- 你希望客户端真实 IP 还能继续传到 下游后端服务
这个问题的核心是:
- 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 可以把客户端真实 IP 传到 nginx Pod
- 但 nginx 作为 NodePort 服务,再转发给后端服务,默认会丢掉客户端 IP,通常是 nginx Pod 的 IP 被后端服务看到
解决方法
1️⃣ nginx 配置 proxy_protocol + 后端服务支持 PROXY 协议
这种方案要求:
- nginx NodePort 服务配置
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
- nginx 的监听端口启用
proxy_protocol
,通过 PROXY 协议把客户端 IP 传给后端 - 后端服务也要支持 PROXY 协议(如 envoy / haproxy / nginx / traefik / 你自己写的服务)
配置大致是:
listen 80 proxy_protocol;
proxy_set_header X-Real-IP $proxy_protocol_addr;
proxy_set_header X-Forwarded-For $proxy_protocol_addr;
优点:
- 客户端 IP 可以保留到后端
缺点:
- 需要修改 nginx 配置
- 后端服务必须支持 PROXY 协议
2️⃣ nginx 转发时设置 X-Real-IP / X-Forwarded-For 头
这种是应用层方案,nginx 反向代理时,主动加上客户端 IP 到 header:
proxy_set_header X-Real-IP $remote_addr;
proxy_set_header X-Forwarded-For $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;
- 后端服务不需要改网络层,读 HTTP header 里的 IP 即可
优点:
- 简单通用
缺点:
- 只能用在 HTTP 协议,TCP 业务不行
3️⃣ 使用 HostNetwork 模式运行 nginx
如果你不想用 NodePort,可以考虑直接跑一个 nginx DaemonSet + hostNetwork 模式:
hostNetwork: true
dnsPolicy: ClusterFirstWithHostNet
这样 nginx 本身就可以监听主机 IP 和端口,原生透传 IP,不需要 NodePort。
然后 nginx 转发的时候,客户端 IP 也可以正常透传(结合上面 X-Real-IP 配置)
4️⃣ 使用 eBPF CNI 插件做 bypass 透传
既然你是用 Calico,可以用 Calico eBPF 模式(开启 eBPF dataplane)+ kube-proxy replacement,能自动透传 IP,避免 kube-proxy SNAT/masquerade。
这个方案需要:
- 开启 calico eBPF 模式
- 关闭 kube-proxy 或开启 kube-proxy replacement
优点:
- IP 原生透传
- 高性能,减少 iptables 路由层 overhead
缺点:
- 需要对现有 calico 做调整升级
- 有一定复杂度
总结
如果你只是想「快速实现真实 IP 透传」:
✅ 推荐 方案 2 nginx 配置 X-Real-IP
/ X-Forwarded-For
header,后端读取 header 即可
✅ 如果是 TCP 协议,推荐 方案 1 + PROXY 协议
✅ 如果打算「长期优化网络栈」再考虑 方案 4:calico eBPF
如果你方便的话,可以发一下:
1️⃣ nginx 是 Ingress 还是单独 NodePort 服务?
2️⃣ 后端服务协议 HTTP 还是 TCP?
3️⃣ 后端服务是自己写的,还是用已有代理?
我可以再给你更具体的配置方案 🚀。要不要?
Routing Begining
Question
流量从外面时来,是先走到哪里,calico kube-proxy nginx ipvs?
很好,这个问题问得对!搞清楚流量路径,就知道 IP 为啥会丢,在哪一层透传比较合理。
我来帮你一步步梳理:
你的配置:
- NodePort 服务(nginx),
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
- Calico daemonset 模式
- kube-proxy 默认还是 iptables 还是 ipvs(你没说,我两种都帮你讲)
- calico 没开 eBPF 模式
外部流量进入 Kubernetes 节点,完整流程
Step 1️⃣ 外部客户端 --> 节点物理网卡 (eth0)
流量从外网打过来(比如 client IP 是 1.2.3.4,打到 node 的公网 IP 203.0.113.10:NodePort)
到达物理网卡 eth0(还没有被 NAT,IP 是真实的)
Step 2️⃣ 进入 kube-proxy (iptables 或 ipvs)
NodePort 服务,其实 kube-proxy 会自动在 node 上配置 iptables 规则或 ipvs 规则:
- 如果 kube-proxy 模式是 iptables: iptables 会有一条 DNAT 规则,把 NodePort 流量转发到 nginx Pod 的 IP:Port
- 如果 kube-proxy 模式是 ipvs: 会有一个 ipvs 虚拟服务代理,把 NodePort 转发到 nginx Pod
重点是:
- 如果
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
,只会选本 node 上的 nginx Pod,不会跨 node - 且 kube-proxy 不会做 SNAT,客户端 IP 不会变
所以 nginx Pod 里能看到 client IP
Step 3️⃣ 流量进入 Calico (CNI 插件)
- Calico 负责把外部流量转进 Pod 网络 namespace
- 通常 calico 不会改 IP,客户端 IP 还能看到
- 除非 calico 配置了 SNAT(你一般默认 daemonset 模式不会有 SNAT)
Step 4️⃣ nginx Pod 收到流量
- nginx 作为反向代理,再转发到后端服务
Step 5️⃣ nginx 转发到后端服务
- 这一步很关键:
- 默认 nginx 直接 TCP proxy(如 stream 模式)或反向代理,发送到后端 Pod,是 Pod IP,默认会走 kube-proxy,再 SNAT
- 此时后端服务只会看到 nginx Pod 的 IP,不会看到原始 client IP
- 所以 nginx 必须通过 header 或 PROXY 协议把 client IP 传下去
总结流程图
[Client 1.2.3.4]
↓
[Node eth0: 203.0.113.10:NodePort]
↓ kube-proxy iptables/ipvs (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)
[nginx Pod IP]
↓ nginx proxy_set_header / proxy_protocol
[Backend Service Pod IP]
哪一层改了 IP?
层级 | 是否改 IP |
---|---|
eth0 → kube-proxy (iptables/ipvs) | 不改 IP(因为 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) |
kube-proxy → calico | 不改 IP |
calico → nginx Pod | 不改 IP |
nginx → 后端服务 Pod | 默认会 NAT,client IP 丢掉 unless 设置 header/proxy_protocol |
所以为什么你需要配置 nginx
👉 丢 IP 其实是 nginx 转发到 backend 服务时丢的,前面链路 IP 还是在的。
所以只要 nginx 配置:
- HTTP 场景:
proxy_set_header X-Real-IP $remote_addr;
- TCP 场景:用 PROXY 协议
如果你愿意告诉我:
1️⃣ kube-proxy 是 iptables 还是 ipvs?
2️⃣ nginx 是 http 反代还是 tcp stream?
3️⃣ 后端服务是 http 还是 tcp?
我可以帮你把这个方案写得更完整!要不要? 🚀
iptables & ipvs
Question
kubeproxy 如何查看是 iptables 还是 ipvs
很简单,查看 kube-proxy 是用 iptables 还是 ipvs 模式,有几种办法:
1️⃣ 看 kube-proxy 启动参数
kubectl -n kube-system get pod -l k8s-app=kube-proxy -o wide
kubectl -n kube-system describe pod <kube-proxy-pod-name>
kubectl -n kube-system logs <kube-proxy-pod-name>
通常在日志里会有一行提示:
Using ipvs Proxier.
或者
Using iptables Proxier.
2️⃣ 查看 kube-proxy configmap 配置
很多集群会把 kube-proxy 配置写到 configmap 里:
kubectl -n kube-system get configmap kube-proxy -o yaml
里面有:
mode: "ipvs"
或者:
mode: "iptables"
3️⃣ 本机查看 ipvs 是否启用
如果 kube-proxy 是 DaemonSet 方式跑在 node 上,你可以登录 node 看:
lsmod | grep ip_vs
如果返回一堆 ip_vs_xxx
模块,说明 ipvs 可能启用
再看 ipvs 规则:
ipvsadm -Ln
如果有一堆 IPVS 规则,说明 kube-proxy 用的是 ipvs 模式
反之如果没规则,或者 iptables-save
里有 KUBE-SERVICES
之类链表,那就是 iptables 模式
总结
最简单的办法直接 kubectl logs kube-proxy
,看日志开头那一行: Using ipvs Proxier
/ iptables Proxier
如果你想我也可以帮你写个一键排查脚本,拷进去就能看(需要的话可以跟我说 🚀)
你要不要试试看?如果你发我你的集群版本(k8s 版本、calico 版本),我还可以帮你分析下一步 eBPF 能不能启用 🌟。
Calico
Question
calico 是必须的吗?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
这个问题问得好,很多人用 k8s 用了很久都不太清楚 CNI(容器网络插件)和 kube-proxy、服务的关系。
先说答案:
👉 Calico 不是必须的,它是你集群里用的 CNI 插件,负责 “Pod 网络” 的通信。
👉 在你这个场景里,Calico 的作用是 让 Pod 之间能通信,并且负责 Pod 和 Node 网络之间的 “桥梁” 功能。
那 CNI 插件到底做什么?
Kubernetes 本身 不管 Pod 的网络,只是定义了 “每个 Pod 要有 IP,Pod 和 Pod 要能通” 这个目标。
至于怎么实现,需要 CNI 插件来做,Calico 就是其中一种。
你用的 calico daemonset 模式,大致做了这些事情:
✅ 给每个 Pod 分配 IP
✅ 让 Node 上 Pod 之间可以通信
✅ 配置 Linux 路由,让 Pod 流量出入 Node
✅ 可能加上 network policy(白名单/黑名单)
那 kube-proxy 呢?
kube-proxy 不管 Pod IP,负责 Service 相关的流量转发,比如 NodePort / ClusterIP。
你这个场景下 calico 有什么作用?
- 从 NodePort 流量到 nginx Pod —— 这一步 “Pod 能收到 IP”,需要 calico 来配网络
- nginx 转发给 backend 服务 —— 这一步 Pod 到 Pod 通信,依赖 calico 的网络
- kube-proxy iptables/ipvs 规则里,目标 Pod IP,要能走 calico
也就是说,calico 负责让网络能跑起来,不负责 “IP 透传” —— 你关心的 IP 丢没丢,主要发生在 kube-proxy 或 nginx 这一层
如果不用 calico,可以用什么?
- flannel
- cilium
- canal (flannel+calico)
- kube-router
- ovn-kubernetes
...
都可以,Kubernetes 没强制一定要 calico。
但如果你需要:
✅ NetworkPolicy
✅ 高性能网络(支持 eBPF)
✅ 配合 bare-metal 节点好用
那 calico 是个常用方案。
小结
- calico 是用来让 Pod 之间网络能通,不负责 IP 透传
- kube-proxy 才是 Service 转发的关键
- nginx 转发时如果不写 header/proxy_protocol,IP 会丢
- calico 不是必须的,可以换成其他 CNI 插件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画个图,给你梳理一下 k8s 网络中:
- CNI 插件
- kube-proxy
- Service / Pod IP
- NodePort 流量路径
你就能一眼看明白 IP 为什么会丢,nginx 该怎么改
要不要我帮你画? 🌟
CNI
Question
CNI 插件是必须的吗,完全不用可以吗
这个问题非常棒!我来明确回答你:
👉 CNI 插件在 Kubernetes 里是必须的,没有 CNI 插件,Pod 根本没法上网,甚至连 IP 都拿不到。
为什么?咱们一步步讲清楚 👇
1️⃣ 为什么 K8s 需要 CNI 插件?
K8s 本质上不会帮 Pod 配网络,它只会告诉 kubelet:
我要启动一个 Pod,请你把它跑起来,另外还需要给 Pod 一个 IP,让它能和别的 Pod 通信。
而 kubelet 并不会自己做网络,它会调用一个 CNI 插件来做 “给 Pod 配 IP、配置网络”。
2️⃣ 如果没有 CNI 插件,会发生什么?
- Pod 根本启动不了,或者状态
ContainerCreating
卡住 - Pod 里没法获得 IP(
kubectl get pod -o wide
里 IP 是none
) - Pod 和 Pod 之间肯定无法通信
- NodePort / Service 也失效,服务打不通
3️⃣ CNI 插件的作用具体是什么?
✅ 给 Pod 分配 IP
✅ 配好 Node 的路由,让 Node 上 Pod 可以出网/入网
✅ 让 Pod 之间可以跨 Node 通信
✅ 有的 CNI 插件还支持 network policy(比如 calico)
没有 CNI,Pod 本身就不会有网络,别说 IP 透传了。
4️⃣ 可以不用 calico 但 CNI 不能没有
CNI 插件有很多种:
- flannel (最简单,纯三层,不支持网络策略)
- calico (最主流,支持网络策略,可以 eBPF)
- cilium (带服务网格和 eBPF 特性)
- canal
- ovn-kubernetes
- kube-router
你可以不用 calico,换别的 CNI 插件,但不能 “啥都没有”。
5️⃣ 什么时候可以不用 CNI?
只有极特殊场景,才会不用 CNI,比如:
- 用 k3s + host-network-only 模式
- 单机 K8s 做 local dev
- 特殊的网络方案,比如 Cloud Provider 全托管网络
- 但正式生产环境,99% 都是要有 CNI 插件的
总结
| 问题 | 答案 | | | | | CNI 插件必须吗? | 必须的 | | 没有 CNI 插件可以跑 K8s 吗? | 不行,Pod 无法获得 IP,网络起不来 | | CNI 插件能换吗? | 可以换,calico 不是唯一的 |
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画一张 K8s 网络架构图,你就能一眼看懂:
- kube-proxy
- CNI 插件
- Pod IP / Service IP
- 网络流量怎么走
要不要我帮你画一张? 🌟 很快!
Networking Flow
好嘞,我这就给你画一张简化版的 Kubernetes 网络架构图,帮你理清 CNI、kube-proxy、Pod 和 Service 的关系。
Kubernetes 网络架构简图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Kubernetes Node |
| |
| +-------------------+ +---------------------+ |
| | Pod A | | Pod B | |
| | IP: 10.244.1.10 | | IP: 10.244.1.11 | |
| | +-------------+ | | +-----------------+ | |
| | | Application | | | | Backend Service | | |
| | +-------------+ | | +-----------------+ | |
| +-------------------+ +---------------------+ |
| ↑ ↑ |
| | | |
| | | |
| Calico (CNI Plugin) —负责Pod网络通信和路由 |
| |
| kube-proxy (iptables/ipvs) |
| 负责 Service 的流量转发和负载均衡 |
| |
| Node Network Interface (eth0) |
| (外部流量入口,如 NodePort 服务监听端口)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关键点解释
- Calico(CNI 插件)
给每个 Pod 分配 IP,配置 Pod 之间和 Pod 与 Node 的路由,让 Pod 网络互通。 - kube-proxy
负责实现 Kubernetes Service 的负载均衡,比如 NodePort、ClusterIP,基于 iptables 或 ipvs 来转发流量到对应 Pod。 - Pod IP
由 Calico 分配,Pod 之间通过 Calico 的网络规则直接访问。 - NodePort 流量
进到节点的物理网卡(eth0),kube-proxy 监听对应 NodePort 端口,转发流量到对应的 Pod。
总结
- 没有 CNI 插件,Pod 没 IP,Pod 之间和外部没法通信,K8s 网络功能全失效
- kube-proxy 是 Service 负载均衡的关键,但它不负责 Pod 的基础网络搭建
- Calico(或其他 CNI 插件)负责 Pod 的 IP 分配和网络连通
如果你想要,我也可以帮你画个带流量路径箭头的更详细版本,或者给你一份 Markdown + Mermaid 的图源文件方便你自己调整,你想要吗?
Service Cluster IP
Question
service 的 cluster ip 也是 calico 分配的吗
不是的,Service 的 ClusterIP 不是由 Calico 分配的,它是 Kubernetes 自己管理的虚拟 IP。
详细解释如下:
1. Service ClusterIP 是什么?
- ClusterIP 是 Kubernetes Service 对外暴露的虚拟 IP 地址,用来在集群内部访问服务。
- 这个 IP 不属于任何具体的物理网卡或 Pod,Kubernetes 会把它做成一个“虚拟 IP”,流量到这个 IP 会被 kube-proxy 转发到对应的后端 Pod。
2. 谁分配 ClusterIP?
- ClusterIP 是由 Kubernetes API Server 负责分配的,来源于集群中配置的 Service IP 地址段(
--service-cluster-ip-range
)。 - 这个 IP 范围是独立于 Pod 网络的。
- 一般是通过
kube-controller-manager
的 Service controller 来管理分配和回收。
3. Calico 的职责?
- Calico 只负责 Pod 网络,给 Pod 分配真实的、能被路由的 IP(如 10.244.x.x)。
- Calico 不参与 Service IP 的分配,也不管理 Service IP 的路由。
4. Service IP 的流量是怎么转发的?
- 当客户端访问 Service 的 ClusterIP 时,流量会被
kube-proxy
通过iptables
或ipvs
规则捕获,并转发给后端的 Pod IP。 - 这里的后端 Pod IP 是 Calico 给 Pod 分配的真实 IP。
- Service IP 本质上是虚拟 IP,不存在实际的网卡或接口。
总结
类型 | 分配方 | 作用 |
---|---|---|
Pod IP | Calico(CNI) | 实际分配给 Pod,做 Pod 之间的网络通信 |
Service ClusterIP | Kubernetes API Server | 虚拟 IP,用来在集群内访问服务,由 kube-proxy 代理转发 |
如果你还想了解 ClusterIP 如何在 iptables/ipvs 规则里实现转发,我也可以帮你详细解释!
externalTrafficPolicy
Question
eth0 → kube-proxy (iptables/ipvs)不改 IP(因为 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) 如果这里的 externalTrafficPolicy 改成了 cluster 会怎样
好问题!把 externalTrafficPolicy
从 Local
改成 Cluster
,对客户端真实 IP 的影响和流量路径会有明显变化,我帮你详细说明:
Local vs Cluster
配置 | 作用 | 客户端真实 IP 在 Pod 是否保留 | 流量转发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
Local (你当前配置) | 只把流量转发到本节点上有 Pod 的本地 Pod | 保留(不做 SNAT) | 节点不做源地址转换,客户端 IP 可见 |
Cluster | 流量可以被转发到任意节点上的 Pod | 丢失(会做 SNAT) | 节点做源地址转换,客户端 IP 变为节点 IP |
externalTrafficPolicy: Local
- 流量只会转发到本地有 nginx Pod 的节点,不会跨节点转发
- 节点不做 SNAT,Pod 可以看到客户端真实 IP
- 如果该节点上没有 nginx Pod,流量直接丢弃(没有转发到其他节点)
externalTrafficPolicy: Cluster
- 流量可以被任意节点接收
- 节点会对流量做 SNAT(源地址转换),把客户端 IP 替换成节点的 IP(一般是接收流量的节点 IP)
- 这样后端 Pod 收到的请求,看到的就是来自节点 IP,而非真实客户端 IP
- kube-proxy 会将流量负载均衡转发到集群中任意节点上的 nginx Pod,提升服务可用性
总结
影响点 | Local | Cluster |
---|---|---|
客户端真实 IP | 保留 | 丢失,变成节点 IP |
流量转发范围 | 仅本节点有 Pod | 全集群任意节点 |
健康检查失败场景 | 本节点无 Pod 请求丢弃 | 可转发到其他节点 Pod |
适用场景 | 需要真实 IP、且要求请求在本节点处理 | 需要负载均衡、高可用,接受 IP 变化 |
补充
- 如果你用
Cluster
,想在后端拿到真实客户端 IP,可以考虑让 nginx 开启 proxy protocol,然后前端 LB 配置支持 Proxy Protocol,再配合 nginx 解析头部拿真实 IP。 - 也可以通过 HTTP 头(X-Forwarded-For)传递,但前提是整个链路都支持。
需要的话,我可以帮你写一份 nginx + kube-proxy 配合 proxy protocol 的配置示例,或者帮你看下你的负载均衡器支持什么功能。你要吗?
TCP Proxy
Question
如果反向代码到 tcp 后端,有什么办法获取真实 ip
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:如果 nginx 是 TCP 层反向代理(比如用 nginx stream 模块),而后端服务是纯 TCP 协议,不是 HTTP,确实会遇到“如何获取真实 IP”这个难题。
TCP 没有类似 HTTP 的 X-Forwarded-For
头,IP 信息只能靠传输层解决。办法也有几种:
1️⃣ Proxy Protocol (推荐做法)
Proxy Protocol 是专门为解决这种场景设计的协议,简单来说就是:
- nginx 接收客户端连接后,在 TCP 流开头加一段 Proxy Protocol 头,把原始客户端 IP、端口发给后端
- 后端服务要能识别 Proxy Protocol 头,才能取到真实 IP
示意:
+---------+ +------------+ +-----------+
| Client | ---> | Nginx (TCP) | ---> | Backend |
| 1.2.3.4 | | Proxy Prot. | | 解析 PP |
+---------+ +------------+ +-----------+
Nginx 配置示例(stream 模块):
stream {
upstream backend {
server backend-service:3306; # 举例:mysql 或其他 TCP 服务
}
server {
listen 3306 proxy_protocol;
proxy_pass backend;
proxy_protocol on;
}
}
- Nginx 必须启用
proxy_protocol
- 后端服务要支持 Proxy Protocol 协议,比如:
- MySQL 可以配合 ProxySQL 使用
- Redis 可以配合支持 Proxy Protocol 的版本
- 你自写的 TCP 服务也可以用库解析 Proxy Protocol
2️⃣ 使用 LVS / HAProxy / Envoy / Cilium eBPF
如果你用 kube-proxy 的 ipvs 模式,或者引入了 HAProxy / Envoy,也可以在 TCP 层做 Proxy Protocol。
某些 CNI(比如 Cilium)支持 eBPF 直接透传 IP,不做 SNAT。
不过 kube-proxy 自己没法加 Proxy Protocol,Nginx 必须参与或者换用 L4 代理(HAProxy / Envoy)来实现。
3️⃣ Bypass NodePort,用 External LB 做直通
- 如果你用云 LB(比如阿里云 SLB、AWS NLB),这些 LB 自己支持 Proxy Protocol,可以直接透传 IP,不需要 Nginx。
- 改用 LoadBalancer 类型 Service,或者 BGP/ECMP 模式,减少 kube-proxy 的 hop。
4️⃣ 强制 Nginx + HTTP 协议
如果业务场景允许,可以改为 HTTP over TCP,Nginx 用 HTTP 反代加上 X-Forwarded-For 头,简单有效。
小结
方案 | 是否能透传真实 IP | 复杂度 |
---|---|---|
Nginx stream + Proxy Protocol | ✅ | 低-中 |
HAProxy / Envoy + Proxy Protocol | ✅ | 中 |
Cilium eBPF 直接透传 IP | ✅ | 高 |
云 LB Proxy Protocol 支持 | ✅ | 低 |
改用 HTTP + X-Forwarded-For | ✅ | 低 |
直接用 kube-proxy Cluster 模式 | ❌,会 SNAT | 低 |
你可以考虑的步骤
1️⃣ 先确认你 TCP 后端服务是否支持 Proxy Protocol?(比如 Redis、MySQL?你是什么服务?)
2️⃣ 确认 Nginx 是否用 stream 配置(需要)
3️⃣ 确认 LB(如果有)是否支持 Proxy Protocol
如果你告诉我:
- 你的 Nginx 是 Ingress 还是自部署 Pod?
- 后端服务是什么协议?HTTP?MySQL?Redis?
- 前面有没有云 LB?用的是 NodePort 还是 LoadBalancer 类型?
我就可以给你出一份更具体的方案,甚至写 Nginx 配置给你。要不要我帮你看看? 🌟
Calico SNAT
Question
calico 是不会做 snat 的,这个说法以地吗
这个说法 不完全对,要看场景。我帮你细讲一下:
1️⃣ Calico 默认不做 SNAT
- Calico 的设计理念是 每个 Pod 有一个真实、可路由的 IP,希望能做到 "native routing"。
- 默认情况下,Pod 出 Node 的流量,不做 SNAT,这样外部设备能看到 Pod 的真实 IP。
- Calico 是基于 BGP 或 eBPF 路由,不像 flannel 需要 overlay + SNAT。
2️⃣ 但部分场景会 SNAT
场景 1:Pod 出网访问公网
- 如果你没有配置 Calico 的 egress gateway 或公网路由
- 通常会通过默认 SNAT,把 Pod IP 转成 Node IP 出网(否则公网网关无法回包)
这种 SNAT 通常不是 Calico 做的,而是 Node 上 iptables 或 cloud nat gateway 配的 SNAT 规则。
场景 2:开启了 Calico 的 NAT outgoing 配置
- Calico 有参数
natOutgoing
spec:
natOutgoing: true
- 如果配置了
natOutgoing: true
,就会对 Pod 出网做 SNAT(改成 Node IP 出网)。
场景 3:跨 VPC/VLAN 网络
- 如果 Pod IP 无法被外部网络识别(比如不同 VPC / VLAN),Calico 可能配置 SNAT 规则,保证流量能正常回程。
3️⃣ 不同 CNI 对比
CNI 插件 | 默认是否做 SNAT | 出网是否改 IP |
---|---|---|
Flannel | 做(overlay + SNAT) | Pod 出网看到 Node IP |
Calico BGP | 默认不做 SNAT | Pod 出网保留 Pod IP |
Calico eBPF | 默认不做 SNAT(更原生) | 视配置而定 |
Cilium | eBPF 模式原生路由 | 视配置而定 |
4️⃣ 你的说法总结
| 说法 | 正确性 | | | | | “Calico 不做 SNAT” | 部分正确,默认不做 SNAT,但有些配置场景下是会做 SNAT 的 |
5️⃣ 如何确认 Calico 是否 SNAT?
1️⃣ 查看 Calico 配置 natOutgoing
是否 true
2️⃣ 看 iptables -t nat -L -n -v
是否有 MASQUERADE 规则
3️⃣ 抓包 (tcpdump) 看 Pod 出网 IP 是否为 Pod IP 还是 Node IP
如果你告诉我:
- 你用的是 Calico IPIP / BGP / eBPF 哪种模式?
- 有没有开
natOutgoing
? - Pod 出公网有没有 NAT Gateway?
- 具体在哪个场景想“确认不会 SNAT”?
我就可以帮你具体判断,甚至帮你出排查命令。要不要我帮你看看? 🌟
Calico POD SNAT
Question
calico 对集群内的 pod 是不会做 snat 的,这样说对吗
这个说法是 ✅ 对的 —— Calico 默认对集群内 Pod 之间的流量是不会做 SNAT 的,Pod 和 Pod 之间直接用 Pod IP 通信。
我帮你稍微展开一下:
1️⃣ 集群内 Pod-to-Pod 通信
- 假设你有 Pod A (10.244.1.10) 和 Pod B (10.244.2.15)
- 两个 Pod 在不同 Node 上
- Calico 用 BGP 或 eBPF 做路由,直接把流量从 Pod A 发到 Pod B 的 Pod IP
- 这个过程中,不会做 SNAT,源 IP 保留为 Pod A 的 IP
2️⃣ SNAT 什么时候会用?
场景 | SNAT 是否发生 |
---|---|
Pod → Pod (集群内) | ❌ 不做 SNAT |
Pod → Node IP (同集群) | ❌ 不做 SNAT |
Pod → Service ClusterIP | ❌ 不做 SNAT(kube-proxy 只是做 DNAT) |
Pod → 外网公网 | 可能会 SNAT(看 natOutgoing) |
3️⃣ 你的说法总结
✅ “Calico 对集群内 Pod 是不会做 SNAT 的” —— 对!
加一句更完整的版本是:
Calico 默认不会对集群内 Pod-to-Pod 流量做 SNAT,保留原始 Pod IP 做直接路由。
如果你还想,我可以也画个 "流量路径图",更清楚哪里 SNAT,哪里不会做,要不要? 🚀
kube-proxy SNAT
Question
网络包从容器出来的时候,是先到 calico 再到 kube-proxy 吗?kube-proxy 会做 snat 吗
这个问题问得很细,很多人都搞混!我给你清晰拆解下整个流程:
1️⃣ 容器流量从 Pod 出来,网络路径是怎样的?
Pod IP (eth0 in container)
↓
veth pair (host side vethXXX)
↓
Node 网络栈
↓
CNI 插件(Calico)负责 **路由和 IP 分配**,配置了路由规则
↓
kube-proxy 配置的 iptables/ipvs 规则(负责 Service 转发逻辑)
↓
目标 (另一个 Pod、Service IP、外部 IP、NodePort 等)
2️⃣ 关键点:先到 Calico 还是 kube-proxy?
如果是 Pod → Pod 流量(直接 Pod IP 通信)
1️⃣ Pod 发包
2️⃣ Calico 配置的路由表指向目标 Pod IP
3️⃣ kube-proxy 不介入,因为不是 Service IP,直接走路由
✅ 结论:Pod → Pod 走的是 Calico 先处理(路由),kube-proxy 不介入
如果是 Pod → Service ClusterIP
1️⃣ Pod 发包到 ClusterIP(虚拟 IP)
2️⃣ 这个 IP 没有具体接口,iptables NAT 规则会拦截它
3️⃣ kube-proxy 配的 iptables(或者 ipvs)会把 ClusterIP 转换成目标 Pod IP
4️⃣ Calico 负责路由到目标 Pod
✅ 结论:Pod → ClusterIP
→ 先经过 kube-proxy 规则(做 DNAT,把 Service IP 改成 Pod IP)
→ 然后经过 Calico 负责路由到 Pod
3️⃣ kube-proxy 会不会做 SNAT?
默认 不会,kube-proxy 主要做 DNAT,不会主动做 SNAT。
但会有例外场景:
场景 1:externalTrafficPolicy: Cluster + NodePort 流量
- 如果 NodePort 是
externalTrafficPolicy: Cluster
,kube-proxy 会做 SNAT,把源 IP 改成 Node IP - 否则目标 Pod 没法回包(因为包可能从另一个 Node 出去)
✅ 这种场景 kube-proxy 会做 SNAT
场景 2:Pod → ClusterIP
- 不会 SNAT,kube-proxy 只是 DNAT(ClusterIP → Pod IP)
场景 3:Pod → 外网
- kube-proxy 不做 SNAT
- SNAT 通常是 iptables 的 POSTROUTING 规则(Calico / cloud NAT / node iptables 规则负责)
4️⃣ 总结表
场景 | kube-proxy 作用 | 是否 SNAT |
---|---|---|
Pod → Pod | 无 | 否 |
Pod → Service ClusterIP | DNAT (转成 Pod IP) | 否 |
外部 IP → NodePort (Cluster) | DNAT + SNAT | ✅ |
外部 IP → NodePort (Local) | DNAT,通常不 SNAT | 否 |
Pod → 外网 | 不介入,Node iptables SNAT | 视情况 |
5️⃣ 你问的精简回答
✅ 是的,网络包先经过 CNI(Calico)配置的路由表,kube-proxy 主要在遇到 Service IP 或 NodePort 时才会介入。
✅ kube-proxy 通常不会主动 SNAT,只有 externalTrafficPolicy: Cluster + NodePort 场景才会。
如果你愿意,我还可以帮你列一下怎么用 iptables-save
看 kube-proxy 配了哪些 DNAT / SNAT 规则,实操很有帮助, 要不要? 🚀